前几天听了一期播客 乱翻书:195.品牌杂谈:没有免费流量了,爆款都是跟平台的合谋,听完感触良多。关于品牌建设,杂七杂八地一些思考,整理成文以记之。
为什么要做品牌?品牌的核心目的与建设路径
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品牌最核心的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。这一目标贯穿品牌的创建、发展和维护过程,并指导着品牌所有活动的方向。通过提供一致的质量和服务体验,品牌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,还为自身创造了持久的竞争优势。
品牌建设的传统路径
为了增强辨识度和传播性,品牌通常遵循一些传统的建设路径:
- 法律保护与视觉一致性:品牌会注册商标,在法律意义上确保名称的独特性,并设计个性化的品牌形象,在所有触点上保持视觉UI的一致性,如Logo、包装及设计元素等,以强化品牌记忆点。
- 产品差异化:除了外在形象,品牌还会专注于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,通过细分品类中的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,并用这些特点构建起独特的记忆点。
- 信任背书:品牌是商品信用的背书,代表着对产品质量、服务水平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承诺。当品牌持续履行其承诺时,它便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。
品牌信任的建立与成本投入
品牌信任度的建立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,伴随着相当大的成本投入——包括但不限于商品质量控制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分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品牌能够凭借稳定输出的优质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,从而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,并为品牌带来更高的商誉溢价和经济回报。
现代品牌推广策略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品牌的推广方式也日益多样化。媒体作为传播载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,除了传统平面媒体上的硬广之外,借助故事性的新闻报道或公益活动进行正面宣传,更有利于口碑建设和公众形象的塑造。在网络新媒体时代,许多品牌选择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拟人化互动,利用人格化活跃度加强与用户的联系,使品牌更加贴近大众生活。
新时代的渠道品牌挑战
然而,在流量被渠道平台垄断的新网络时代,品牌面临着新的挑战。例如,拼多多通过补贴大品牌的方式吸引用户,将大品牌的信誉转化为自身的流量入口;而淘宝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,成立了天猫商城,专注于销售品牌商品,尽管这可能意味着将部分流量“贱卖”给大品牌。抖音平台更是采取了极端措施,将直播间与主播个人紧密绑定,利用主播的个人信用背书完成商业交易的变现,甚至引导粉丝参与社区内的品牌口碑建设。
关于品牌评价机制的变化
关于品牌口碑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化,最早的平面媒体广告时代,口碑知名度是依托广告投放力度建立起来的声量,广告展示次数越多,品牌越知名,那个时代广告是没有反馈的。到了淘宝时代,淘宝把这个声量转化成销量和评分,实现了口碑的数据化。这个评价系统刚推出来的时候,那是多么先进的发明,但是后来刷好评的太多了,淘宝非但没有维护评价系统的真实性,反而纵容了刷单,让人们已经渐渐地丧失了对数据的信任度。到了直播时代,口碑转变了社区参与建设,主播实况直播口碑宣传,粉丝评价参与口碑建设,平台又变相鼓励粉丝参与口碑建设,尤其是很多视频切片,只要符合渠道口碑利益,那是会获得平台流量激励的,从而形成了一套新的评价机制。这种口碑风向,极度地强化了渠道品牌的信任度,从而有利于直播间的商业变现。差不多每个渠道都有个无敌信任的直播间,但这种口碑其实是虚假的口碑,塌起来也很快,小杨哥,东北雨姐,没塌房时也都是风光无限,好评如潮。
产品品牌与渠道品牌的冲突
这种变化引发了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之间的矛盾,比如东方甄选和董宇辉之间的冲突。新东方希望打造一个独立的产品品牌,不依赖特定平台或主播,以便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;而董宇辉及其粉丝则倾向于将信任集中在其个人身上,形成了强烈的个人品牌效应。对于抖音这样的平台而言,扶持主播个人品牌有助于巩固自身的流量优势,但同时也限制了品牌跨平台发展的可能性。
电商品牌的困境
此外,电商品牌往往面临快速扩张带来的挑战。由于发展速度过快,许多电商品牌未能及时提升供应链管理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导致难以支撑良好的口碑。同时,电商平台抽取了大量的利润,使得品牌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深度的品牌建设和客户积累。一旦平台切断流量支持,这些品牌很容易陷入困境,因为它们没有有效地将平台流量转化为自己的忠实客户群体。
综上所述,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品牌建设,都离不开对信任关系的精心培育。品牌不仅是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,更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何平衡产品品牌与渠道品牌的关系,如何应对新时代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,都是每个品牌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。
文章评论